公众号9岁了——送给粉丝的话
发表于:2023-07-02 | 分类: 闲谈
字数统计: 2.5k | 阅读时长: 8分钟 | 阅读量:

前言

从2014年6月10日发表的第一篇推文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粉丝也过千了,1150个粉丝看起来少之又少,但对于一个由个人维护的公众号来说,足够了,人不在多,只要它能帮助到几位、几十位有需求的人就足够了。

本号最初是我读博期间创建的。当时为了做实验室一项科研活动志愿者招募的宣传,需要有一个公众号,而实验室无法以组织身份申请公众号(无公章),因此我以个人身份申请后作为实验室相关活动宣传的窗口。当然,从建号开始到2021年7月,该号只用来发过数条通知,可谓长期处于休眠模式。当然也靠着实验室的宣传,本号积攒了小几百号粉丝。

我自从2012年底就开始接触生物信息学,那时候学生信多靠自学(当然也少不了师兄的指点),经常需要在网络上查资料。各大博主分享的笔记、方法等对于生信菜鸟来说犹如一座灯塔。早年学生信的应该都知道“铁汉1990”的微博博客吧。那个时候我经常在网上找“大佬”解惑,如今,自己也称为了别人口中的“大佬”。

逐渐成长之后,也想着去帮助更多的人。事实上,我也曾和水哥一起在武汉和南昌办过线下公益培训班,收到的反响不错,有不少人因此入门了生信,并且后续也在从事相关研究。然而,线下培训的受众毕竟是少数,后又遭遇疫情,线下培训更加困难。因此,我开始转战线上做一些原创分享,包括简书、优酷等各大平台都有投稿。但这些平台存在严格的审核机制,明明是绿色无害的内容,却总会被莫名其妙的屏蔽掉。

2018年,我开始建个人网站,终于可以自由分享了。当然,网站需要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是一个漫长和复杂(SEO优化)的过程。换言之,如果没有被收录,网站文章在百度里是搜索不到的,自然无法被人看到。当然,网站现在已经被收录了,百度“了尘兰若的小坑”即可。

2021年底,我发布声明,将微信公众号与原实验室脱钩(每个人只能申请一个公众号),开始正式发布原创文章。起初,只是在公众号中发布文章,并在自建的QQ群和微信群(群名:生信之巅)中分享,其弊端是粉丝只是小范围的人群。后来想到了通过个人网站引流,效果还不错。在此过程中,粉丝群体得到了洗牌,即初代粉丝大多取关,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关注生信的粉丝的加入,至此,剩余的千余人粉丝基本上是内容导向的。

粉丝画像

那么,是时候梳理一下粉丝画像了。

粉丝地理分布

粉丝数排名前7的省市分别是:湖北、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这些省份从事与我类似生信研究领域的同行比较多。湖北和广东是我待的比较久的城市,粉丝数也最多,不清楚是否是巧合。有意思的是京城的粉丝数竟然排第三。第四到第七可谓都是东部沿海城市。

粉丝地理分布

粉丝年龄分布

总体来说年轻粉丝(<=35岁)比较多,尤其是18-25岁的群体,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或者已经踏入生信领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不可思议的是有2.96%的大龄粉丝,生信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对于46-60岁这部分的粉丝群体,生信应该是一个新事物。还记得当年在南昌培训的时候,一位老教师(估计60岁左右)对着电脑在很认真的操作,并不断地提出问题,这种精神非常令人钦佩。其实,他大可不必,完全可以让学生来学习就好了。他真的是用实践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向以这位老教师为代表的大龄粉丝致敬。

粉丝年龄分布

粉丝性别分布

粉丝基本上处于男女平衡,男性略多(高11.21%)。表明推文内容在性别上的无偏性。当然,还存在0.72%的没有站队的粉丝。

粉丝性别分布

粉丝语言分布

不出意外,简体中文占比最高。还有使用繁体中文的同胞粉。我很好奇1.79%的英文粉丝是如何看推文内容的,也会用软件translate一下吗?

粉丝语言分布

终端分布

顾名思义,就是粉丝用的哪种手机系统。安卓系统粉丝数最多,这应该也与安卓的市场份额大有关吧,当然用苹果的也不在少数,就是不知道微信公众平台什么时候能把咱们的鸿蒙系统也统计进来。

终端分布

常读用户数变化

虽然有千余号粉丝,但常读人数却不多,这可能与我少更新有关。好在从近几个月的趋势来看,常读用户数在稳步增多,最近的涨粉速度也还可以。不过,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个个人公众号来说,能帮助到那么几个人也就够了,毕竟我不靠这个盈利。

常读用户数变化

关于盈利

穷的时候,也不是没想着通过公众号来盈利。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据我所知,大概有几种盈利方式:

(1)内容付费,即推文的前部分可以免费阅读,后面的精彩部分需要付费阅读。在知识付费的时代,这是合情合理的,无可厚非。我支持这种方式,但是我没有采用。

(2)接入广告,也就是在内容中间插入一些广告,或者带货链接。这种方式不影响读者阅读内容,我目前采用的就是该方式。每个月可以赚到两三毛钱。

(3)合作卖课,也有一些人找到我要合作,即通过我来卖他们的生信培训课,提成还是挺可观的。但是我无法掌握其课程质量如何(没有时间去检查),因此,目前也是没有接类似的活。

(4)粉丝打赏,这是比较神奇的事情,不是钱的问题,是来自于粉丝的肯定。2021年12月女朋友赞赏了5元;2022年4月同校(HZAU)的张胜利赞赏10元;2023年6月网名“遠空”的粉丝赞赏5元。

总之,本号的定位就不是为了盈利,单纯的分享罢了。想挣大钱,还是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

给新手的建议

(0) 自己领域的生物学背景要扎实
生信一定离不开生物学,所以做生信要做到博学,最起码将自己领域的生物学学到位,不然,数据摆到面前也看不懂。

(1)基本功要扎实
生信躲不开学习LINUX系统、编程(Perl/Python二选一)、R语言,不要迷恋各种云平台,真正想做前沿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己。

(2)要有耐心

大多数软件都有官方的说明书,要扎下心去阅读,只有在自己啃不透的情况下再去问大佬,如对某些参数把握不准的时候。当然,有些软件开发者确实很懒,不写文档。

(3)善用网络教程

现在网上教程有很多,多去查一下资料,跟着教程进行练习,要认真仔细地跟着教程来,经常是一个空格或者符号的错误就会导致结果重复不出来。这种小错误往往是新手最容易犯的。

(4)提问的技巧

我常年混迹于各种生信群里,发现很多人提问题,却很少有人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问者没有描述好问题,即群友们看不懂你问的是什么。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和你交流把问题本身搞清楚。所以提问前自己要把问题描述清楚,附上自己的运行代码以及报错信息,最好是附上示例数据集。

(5)要有信心

前两天有粉丝在和我交流的过程中一直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说自己愚钝。我是不赞成的,在面对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束手无策。我相信都读到研究生阶段了,没有一个不聪明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花费了多少时间,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在促进我们的成长。所以,打起精神,持续钻研,终有一天再回首,哪些坎坎坷坷也会成为人生靓丽的风景。

(6)保持学习

在技术爆发的时代,一天不学习,感觉就要被时代抛弃。这一点在生信领域尤其明显。各种组学层出不穷,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算法、新软件让人眼花缭乱。虽然不断学习看起来很辛苦,但这也暗示着生物信息依然火爆,生物信息与大数据及AI的碰撞在未来的数年乃至十年将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加关注

关注“生信之巅”公众号和小程序。

生信之巅微信公众号 生信之巅小程序码
上一篇:
某某动物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高达x%?——是时候改变这种丈二和尚的说法了
下一篇:
走向多标签分类: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下一步